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北大教授为高安二中学生当导师 共建3D考古学社

    信息发布者:桔子酱酱
    2017-03-14 09:33:53   转载

      2017年3月6日,高安二中录播教室,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韦正老师将一面红色的旗帜郑重地授予二中高一(21)班的黄子豪同学时,全场掌声雷动,挥舞飘扬的旗帜上印的是二中校徽和“元青花3D考古社”,江西省首个中学生考古社团宣告成立,接旗的黄子豪同学正是“元青花3D考古社”首任社长。这标志着江西省高安二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工程”——创新教育项目正式启动,开始走向实践。  

      “用最现代的科技展现最古老的文化”

      江西高安二中始终把面向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培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为学子们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学习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3D打印创客式学习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之一。不同与其他学校,在更注重同学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获得。

      江西高安二中成立“元青花3D考古社团”的目的和用意非常明确。不论是学习最新科技还是认识中华古老文明,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是意义非凡。

      3D打印技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思考,让抽象的教学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尤其是工程和设计创意的兴趣,带来实践与理论、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三方面的相互结合。

      具体表现为:

      1、3D打印让学生的想象更容易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2、学习运用简易建模软件,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

      3、通过3D打印实体的触觉过程,为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通道。

      4、选择贴近生活的建模主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西高安二中“元青花3D考古社”的成立,是学校推行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又一有益尝试。考古社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文物,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参与考古活动的机会。考古社成立后,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试验考古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考古的兴趣。考古社充分利用高安元青花的文物资源,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再现古人的智慧结晶,从文物到3D打印模型,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采集文物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蕴含在文物中的中华古老文明,为高安文物的保护和推广尽一份力量。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唱响高安品牌,建设品牌高安”的精神,江西省高安二中在“构筑创新校园”上着力,挖掘高安历史文化资源—元青花,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所合作共建“3D打印创新实验室”,并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及高安博物馆师资来实践。  

      江西省高安二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工程”——创新教育项目,得到了中科院、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高安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北大韦正教授作了主题为《考古中华》的讲座.  

      高安博物馆刘金成馆长作了主题为《浅谈元青花瓷器及其鉴赏》的讲座  

      他们对江西高安二中拥有这么多和他同样热爱考古与文博的学生感到欣慰,对该校新成立的考古与文博社寄予了殷切的期盼,希望社员们能依托社团“守华夏之器,寻炎黄之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二中学子必定能在创新创造、文物保护方面大有作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